商城专区 鱼友交易
查看: 7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 【净泉与我庆元宵】+猜灯谜的由来

[复制链接]
三湖慈鲷
 探  花
荣誉
会员
此等级代表知识和贡献
当前:探花(6级)
  • 项  目当前下级
  • 主题数:48-
  • 回复数:3496-
  • 精华数:7-
  • 回答数:320+30
  • 采纳数:45-
  • 热帖数:9+6
荣誉会员
卸任的龙鱼之巅优秀版主

48

主题

12

关注

114

粉丝
+ 关 注
发私信

祝福留影 三周年纪念勋章 猜鱼达人 表情大咖 和妈妈的合影 摄影达人 万圣节勋章 雷锋勋章 明日之星1 宣传使者 妙笔生花 观赏鱼NO.1 最佳版主 签到之星 签到之王 双节纪念 圣诞树 才智过人 智多星 金猴纳福 视频达人 三湖新人 2周年勋章 官方群纪念勋章 优秀版主 精华男爵 微信达人 荣耀之光 单身狗不服 缸霸 龙巅助跑奥运 养鱼达人 超级嘉宾 捣蛋万圣节

龙币
1613
 兑换福利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旁觀者╰╮ 发表于 2016-2-24 09:16: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古代,元宵夜还有“元宵照井”的习俗,古谚语说:“照井水,面皎美。”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来。元宵节除了保留着许多有趣的游戏习俗外,还流传着许多轶闻趣事。“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其趣事就是出于元宵。相传,宋朝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官讳”,他骄横跋扈,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这个州官在元宵节时,贴出告示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于他平日胡作非为,人们便针对他的布告,讥讽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8420-1601201H20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2)

8420-1601201H208.jpg

IMG_302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3)

IMG_3022.JPG

已有1人打赏20龙币

用户名龙币 收起 理由
829682 + 20

总评分: 龙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扫描二维码,手机浏览分享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fastpost
返回顶部 意见箱